我在教學生涯的相對後期,才逐漸納入協作式設計教學的因素。之前我對「合作」的理解其實相當程序化——學生們共同完成個案研究、基地分析或資料導向的研究計畫,然而這些往往缺乏真正共創所需要的共享作者性、協商過程與開放性的探索。
約在任教八年後,我才開始認真思考:在學習環境中,真正的集體合作意味著什麼?它與專業實務中的團隊合作有何不同?在專業領域裡,合作往往遵循一種階層邏輯——角色被分派、決策被授權、效率被優先(這是交易式的合作)。但在教育中,我們應否能提出其他的可能:讓合作成為培養創造力、同理心與反思力的方法?它能否不僅培養與他人共事的能力,更培養「共同思考與創作」的能力?這些問題逐漸成為我教學實驗的核心,推動朝向 John Hagel III 所謂的「關係性協作」(relational collaboration)。從短期的探索性練習開始,到之後發展成為歷時一學期的專題計畫——需要學生與教師團隊雙方的投入、耐心與一點信任的跳躍。
諷刺的是,學生時代的我,其實非常不喜歡合作。固執、獨立,甚至對自己的想法具領地意識。合作在我看來往往意味著妥協。直到畢業之後,我才真正理解——與他人合作不僅是職場的必要,更有可能是讓工作變得更好的關鍵。學會放手、傾聽,學會在他人的優點之上繼續建構。同時也會發現,好的合作甚至能讓我們更早回家。
而教學經驗更深化了這一認知。第一次的共同授課經驗是在亞利桑那大學,與曾在 Gehry 事務所工作的 Susannah Dickinson 一同教授 Construction Documents《施工文件》課程。那次經驗讓我看到教學合作的可能。其後在香港中文大學,也與當時系主任 David Dernie 共同教授 Architectural Theory and Criticism《建築理論與評論》。這些經驗的珍貴之處,不在於分擔工作量,而在它們揭示了共同教學如何激發更豐富的對話、意外的觀點與教學即興的可能。回頭看,這種看法的轉變需要時間的沈澱,也需要慢慢醞釀對「集體智慧」的價值認識。
當我終於有機會在設計課中實踐共創時,我開始以四個交織的要素作為框架:探究主題、繪圖方法、空間與時間、以及同理與分享。這四者構成了如今所稱的「集體繪圖過程」(collective drawing process)的操作原素。探究主題設定了好奇的方向——可能關於城市轉變、隱匿的日常儀式,或其他經共識形成的議題。繪圖方法提供了一種共同的語言,使參與者能夠互動——不論是透描、疊合還是自由詮釋。空間與時間不僅指實際的協作場域,也關乎工作節奏與持續時間——是一小時、一週,或整個學期。最後,同理與分享代表過程中的情感與倫理層面,強調彼此尊重、慷慨與對差異的開放。
這四個要素的互動,賦予每一次經驗其獨特的形式與結果。當它們達到平衡時,會創造出一個環境,使學生得以暫時放下作者身分,用眼與手去傾聽,並共同貢獻出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單獨完成的作品。這些作品——可能尺寸龐大、持續生成、以過程為導向——同時成為集體思考的物質化痕跡與紀錄。
這項實驗至今在香港、台灣與泰國展開,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它們之間的差異,而是相互之間的共鳴。儘管在規模、場地與學生背景上各有不同,一旦集體繪圖開始,總會湧現出相似的能量。在每個地方,過程都營造出一種凝視的氛圍——參與者以共用的姿態,靜靜地協商空間、節奏與作者性。無論是在香港緊密的城市中、台南開放的院落,或曼谷蔭涼的廊下,場域條件雖然各異,但核心動態卻如一。共同創作的行為展現了人類內在的合作本能——一種回應、調整、並願意為更大的整體付出的姿態。
貫穿整個實踐的,是「繪引」的理念——一種對場所、對他人、以及對觀看本身的關注。集體繪圖要求學生放慢節奏,真誠地觀察、傾聽並回應他人。某種意義上,繪圖不只是視覺表現的行為,而是一種體驗的觀查方式。當學生們共同繪製時,他們的線條不僅記錄了所見之物,也記錄了專注如何在群體間流動:誰停頓、誰跟隨、誰引導、誰透過筆觸傾聽。「繪引」意味著讓那些本可能被忽視的事物得以顯現——一個稍縱即逝的動作、一種空間條件、一件經典建築作品,或是一座城市中不易察覺的節奏。
Archer, C. (2014). Postcards between Friends: collaborative drawing and creativity pedagogy. Hong Kong: Lingnan University.
Hagel, J., III, Brown, J. S., & Davison, L. (2009, May 7). Defining common collaboration tensions. Harvard Business Review.
Ingold, T. (2015). The Life of Lines (Part III, Chapter 26, “Education and Attention,” ). London, UK: Routledge.
Journeaux J., Gorrill H. and Reed S. (2020). Body, Space and Place in Collective and Collaborative Drawing: Drawing Conversations II. Newcastle upon Tyne: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.